又是一年春天,繁花似錦,各色各樣的水果也紛紛上市了~
現在小編滿腦子都在想著:多汁解渴的鳳梨、芳香味濃的草莓、酸甜可口的枇杷…… 每天換著吃,一整個大滿足!
然而水果好吃歸好吃,但真正能做到健康吃水果的人卻不多。
汗馬糖 hamer 日本藤素 日本神油
選來選去,很多人還是願意喝酸甜解膩的鮮榨果汁,好喝又營養。
為了更好的口感,鮮榨果汁大多數人會去掉果渣,而果渣的主要成分是水果中的果膠和膳食纖維。 它們的存在,可以讓水果中的糖分佔比低一些,延緩水果中的糖分被身體吸收。
也就是說,去掉果渣的鮮榨果汁,基本上相當於濃縮糖水了。
舉個例子:一杯500毫升鮮榨的果汁,大約含有100多克糖,含糖量和同等重量的可樂差不多!
早在2006年,世界衛生組織(WHO)調查過23個國家的人口死亡原因,就得出了“嗜糖之害,甚於吸煙”的結論。
長期過量吃糖,會給身體帶來很多危害:長胖、傷牙、加速皮膚老化、誘發多慢性病(如脂肪肝、痛風、糖尿病等)。
因此,建議大家盡量不喝或少喝果汁,直接吃水果更健康;同時注意控制糖的攝入,成人每天添加糖不超過50克,最好限制在25克以內。
春天氣溫慢慢回升,有時候放在家裡的水果忘記吃,沒過幾天就容易長黴點。
很多人覺得水果上的小霉點「無傷大雅」,又或者比較節省,常常選擇把腐爛的部分削掉繼續吃。
因為果蔬在黴變腐爛后,各種微生物會不斷加快繁殖,並在繁殖過程中產生有毒物質,這些有毒物質通過汁液向未腐爛部分滲透、擴散,導致未腐爛部分同樣含有微生物的代謝物。
吃了變質腐爛的水果,容易出現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脹等胃腸道反應,嚴重還可能導致神經系統、呼吸系統和泌尿系統的損傷。
隨著氣溫的回升,馬上要到“露肉”的季節了,不少人為了減肥,把低脂的水果當成主食來吃;還有些養生人士認為,比起其他食物,水果更天然健康,也選擇水果代餐。
更讓人害怕的是,水果中的果糖,對肝臟的傷害尤其大。
果糖比葡萄糖甜,吸收後會直接進入肝臟,若攝入過量又不及時消耗掉,容易使脂肪在肝臟沉積,最終發展為脂肪肝和其他代謝疾病。
一旦患上脂肪肝,即便是輕度,如果不加以控制,讓肝臟持續受到損害,輕度會慢慢變為中度、重度。 部分患者還會發展成脂肪性肝炎,進而出現肝纖維化、肝硬化,甚至肝癌。
此外,水果富含膳食纖維,消化快,吃水果往往比吃主食餓得更快,人就會在不知不覺中,攝入大量的水果而不自知。
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議,每人每天吃200~350克新鮮水果就夠了。
總之,水果再好,也不能當飯吃,平時一定要注意營養均衡。
瞭解完3個吃水果易犯的錯后,下面就講幾個吃水果的小問題,讓大家學會健康吃水果!
那就要相對應減少主食的攝入。 畢竟水果它和部分主食的熱量差不多,如果不減少正餐主食的攝入,那飯前水果吃多了肯定會變胖的。
這是因為水果含糖量高,如果飽餐一頓后,你又要吃不少水果,那就相當於吃了兩頓飯,這樣人當然容易肥胖。
而且,水果中含有的有機酸、糖類、果膠等物質,容易影響消化吸收,甚至引起飯後腹脹等不適。
果乾由於沒有額外添加糖、鹽、食品添加劑等,所以它是一種相對健康的零食。
不過,果干經過加工后,大部分營養成分雖然還“健在”,但水溶性維生素會隨之大量丟失。
此外,水果變成果乾后,糖的密度大大提升,而且果幹體積小不飽肚,人很容易一下子就吃很多,導致糖攝入過多。
所以,建議大家不要一次性吃太多果乾,每次一小把就行;如果條件允許,最好還是選擇吃新鮮的水果。
雖有研究證實,攝入果糖后會在體內釋放嘌呤,導致血尿酸水準升高,但是,生活中含果糖最多的不是水果,而是甜飲料,像果汁、碳酸飲料、蜂蜜水等等。
而且,水果含有較多膳食纖維,對尿酸血糖控制有利。 因此,痛風患者可以適當吃一些水果,補充營養。
當然,一次性也不要吃太多,控制在每天200克以內即可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噗唔新聞網|美好世界從認知開始 » 春吃水果犯3個錯,「養生果」變「傷肝果」! 愛養生的人易中招,難怪肝癌不請自來